温故而知新,再话 Python 动态导入

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 Python 动态导入的文章,当时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动态导入 Python 脚本来实现插件机制,即整个应用程序由主程序和插件两部分组成,主程序通过 importlib 模块中的 import_module 方法动态地导入一个 Python 脚本,最终通过 getattr、setattr 等方法实现反

Featured image of post 温故而知新,再话 Python 动态导入

后 GPT 时代,NLP 不存在了?

在刘慈欣老师的《三体》小说中,整个故事是以杨冬的死亡线索展开的,而她自杀的原因是物理学不存在了。随着 GPT-4 的发布,『NLP已死』和『NLP不存在了』的声音开始不绝于耳。如果说杨冬认为物理学被颠覆源于智子的“欺骗”,那么,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对于 NLP

Featured image of post 后 GPT 时代,NLP 不存在了?

视频是不能 P 的系列:使用 Milvus 实现海量人脸快速检索

最近我一直在优化一个人脸识别项目,这个过程令我深感科学的尽头永远都是殊途同归。一年前,我使用 dlib 实现人脸识别时遇到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是因为人脸样本数目增加导致性能下降问题;二是如何快速地判断目标人脸是否在人脸样本中。然而,在经过虹软人脸

Featured image of post 视频是不能 P 的系列:使用 Milvus 实现海量人脸快速检索

GDI+下字体大小自适应方案初探

在某个瞬间,我忽然发觉,三体或是AI,本质上是非常相近的事物,甚至在面对任何未知领域的时候,人类总会不自觉地划分为降临派、拯救派和幸存派。姑且不论马斯克等人叫停 GPT-5 的真实动机如何,当大语言模型(LLM)裹挟着 AIGC 的浪潮气势汹汹地袭来时,你是否会

Featured image of post GDI+下字体大小自适应方案初探

小爱音箱集成 ChatGPT 的不完全教程

2023年三月对于金融和科技领域来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像一枚深水炸弹一样在金融领域扩散开来,而 OpenAI 则凭借 ChatGPT 这款产品一路“狂飙”,成为当下最负盛名的爆款话题。就在百度推出同类产品“文心一言”的前夕,OpenAI 正式发布了 G

Featured image of post 小爱音箱集成 ChatGPT 的不完全教程

程序员视角下的三体世界随想

新年的第一篇博客迟迟没有落笔,我想,大抵是因为过去一年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这一切就好像,你总是要写完一个句号,方能心安理得地另起一行。我猛然意识到,这场疫情无形中放大了故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因此,面对阔别久矣的故乡,我甚至选择

Featured image of post 程序员视角下的三体世界随想

关于 Docker 容器配置信息的渐进式思考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不,或许应该叫做 YAML 工程师、Markdown 工程师、Dockerfile 工程师……等等,这绝非自谦,更多的是一种自嘲。毕竟,从入行的那一天开始,追求配置上的动态灵活,就如同思想一般刻进每个程序员的 DNA 里。可当你意识到,在这个

Featured image of post 关于 Docker 容器配置信息的渐进式思考

在 Docker 容器内集成 Crontab 定时任务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容器内执行某种定时任务。譬如,Kerberos 客户端从 KDC 中获取到的 TGT 默认有效期为 10 个小时,一旦这个票据失效,我们将无法使用单点登录功能。此时,我们就需要一个定时任务来定时刷新票据。此前,博主为大家介绍过 Quartz 和 Hangfire 这样的定时任务

Featured image of post 在 Docker 容器内集成 Crontab 定时任务

为你的服务器集成 LDAP 认证

回顾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面向企业(2B)和面向用户(2C)的项目都曾接触过。我个人觉得,面向企业的项目更注重业务,参与决策的人数多、周期长,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价值,如缩减成本、提升效率等等,而面向用户的项目更注重体验,参与决策的人数少

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为你的服务器集成 LDAP 认证

似花还似非花

周末独自前往大唐芙蓉园,心中盘桓已久的想法,于此时此地显得不合时宜,因为无论是指渐渐转凉的天气,还是指此消彼长的疫情,都俨然有一点沉默和突兀。更不必说,冬天的雾霾会让整个城市呼吸困难,蓝色的口罩像一张巨网,将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人们笼络于其中。

Featured image of post 似花还似非花

视频是不能 P 的系列:使用 Dlib 实现人脸识别

本文是 #视频是不能 P 的系列# 的第三篇。此前,我们已经可以通过 OpenCV 或者 Dlib 实现对人脸的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某种相对有趣的应用。譬如,利用人脸特征点提取面部轮廓并生成表情包、将图片中的人脸批量替换为精神污染神烦狗 等等。当然,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

Featured image of post 视频是不能 P 的系列:使用 Dlib 实现人脸识别

浅议分布式链路追踪与日志的整合

最近拜读了 Artech 大佬的新文章 《几个Caller-特性的妙用》,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不过,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当属这篇文章里的第二主角,即 ActivitySource 和 Activity,这组 API 可以认为是微软针对 OpenTelemetry 规范的一种实现,即:每一个 Activity 都对应着一个 Span 。在以前的博客 《En

Featured image of post 浅议分布式链路追踪与日志的整合

关于 Git 大文件上传这件小事

很多年后,当我在命令行中熟练地操作 Git 的时候,我总会不由地想起从前意气风发的自己。毕竟不知不觉间,三十岁的年龄已然被更年轻的人们嫌弃“苍老”,除却生理上不可逆转的自然衰老,更多的或许是一种心态上的衰老。以前,我是非常鄙夷在 Git 仓库里提交 Word 或者 Excel

Featured image of post 关于 Git 大文件上传这件小事

.NET 进程内队列 Channel 的入门与应用

最近,博主为 FakeRPC 增加了 WebSocket 协议的支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借助其全双工通信的特性,在一个连接请求内发送多条数据。FakeRPC 目前最大的遗憾是,建立在 HTTP 协议上而不是 TCP/IP 协议上。因此,考虑 WebSocket 协议,更多的是为了验证 JSON-RPC 的可行性,以及为接下来的要支持的 TCP/IP 协

Featured image of post .NET 进程内队列 Channel 的入门与应用

使用 Fody 实现 .NET 的静态编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项目中一直使用 OnMethodBoundaryAspect 这个基类来记录每个方法的日志。诚然,FodyWeavers.xml 这个文件的存在,早已在冥冥之中暗示我,Fody 才是这座冰山下真正的墨西哥湾暖流。可惜,因为某种阴差阳错的巧合,譬如两者都使用了 OnMethodBoundaryAspect 这个

Featured image of post 使用 Fody 实现 .NET 的静态编织
Built with Hugo v0.110.0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已创作 255 篇文章,共计 95964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