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Featured image of post 戏里戏外的一出好戏

戏里戏外的一出好戏

上周国庆节放假,在家里看了黄渤的导演处女座《一出好戏》,虽然网上对它的评价还不错,可当我真正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反而觉得它更适合一个人的时候去看,因为在“演而优则导”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尝试“触电”,前有角逐奥斯卡的《逐梦演艺圈》,后有倒卖情怀的《爱情公寓》大电影,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浮躁”的娱乐时代,有这样一类充满哲学意味的电影,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里的“净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大了的缘故,对打打杀杀的动作戏显得视觉疲劳,有时候更愿意看点安静平淡的东西,这部电影所吸引我的,是某个镜头里无比空旷而迷离的故事和人们。

“一出好戏”这四个字一出,陡然间有种开了上帝视角的感觉。其实,我们总以为在看戏里的别人,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戏里的人?就像人们觉得大街上耍猴有意思,人们看着被驯化的猴子,遵从人们的指令做出各种动作,人们瞬间有了种睥睨众生的感觉,可明明人类就是由猿猴进化而来,想到这一点,你忽然觉得人类世界的奇妙之处,即人类以自身有限的认知,所勾勒和描绘出的这个世界,其实永远都是冰山一角,在某种情况下,这种体系的崩塌,我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我的合理性,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整个故事架设在一个现代文明被摧毁的世界里,因为天外陨石落入海洋引发巨大海啸,男主马进及公司参与团建的众人,被困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单上面。故事从男主颇具“屌丝”气质的自嘲开始,男主名叫马进,是一个在公司里基本没有存在感的人,连想给心仪的女生买饮料都要拐弯抹角,渴望通过买彩票实现一夜暴富的理想。这的确是一个普通社会阶层的真实写照,如男主所言,即便陨石真的落到地球上,像男主这样一穷二白的人,真的是穷到无所畏惧,可转眼间发现自己中了 6000 万彩票,同时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单,如此喜剧性的一幕,无非是在质问我们,如果整个世界都遭遇崩塌,我们所在乎的这些,又到底该算作什么呢?

我们不妨看看众人的反应,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被诘难的是史教授,它代表的是某种社会权威。接下来,被诘难的是张总,它代表是组织权威。这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群体引发的信任危机,史教授作为这个集体中的高端人才,他必须在抚慰群众人情绪和顾及自身尊严这两点上找到一个平衡,所以,他的做法是向大家“部分地”承认错误。而张总从一开始的认为“有钱可以搞到船”,到最后在岛上绝望地散尽“千金”,这同样是因为群体性的信任危机,所以,第一个点是,群体性的“信任危机”往往代表着某种体系崩溃的开始。马进身上的矛盾恰恰就在于此,他带着一个可能已经崩塌的世界里的产物——彩票,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而在这个世界里,彩票是 undefined,彩票映射的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样,货币在这个世界里是 undefined。

所以,电影所描绘的,其实更像是人类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在众人缺乏食物和淡水的情况下,因为服过兵役而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小王,第一次成为了这个群体中的领袖。这象征的是人类历史上,以“体力”作为主要角逐指标的蛮荒时代。这里想吐槽下编剧的恶趣味,王根基这个名字实在是一言难尽。小王的策略是“想吃就自己干”,这其实是人类早期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场景的反映,在这个阶段,对体力的重视超过对智力的重视,所以,史教授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第一次遭遇解离。人们普遍尊重劳动的价值,所以,两位没有参与劳动的“老总”,作为职场上司的身份遭遇第一次解离。同样,集体中身材最好的女性 Lucy,被老潘一把推给“王”,这是早期推崇“体力”的体系中,对性资源的一种绝对占有。

那么,在推崇“体力”的体系中,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后,人们很快厌倦了这种满足感。以张总为代表的“智力”派,开始向着推崇“智力”的文明时代演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通过“期权”和“蓝图”发展出第一批员工。第二,是以扑克牌的形式定义了货币体系。这两点是整个社会转变的重要历程,第一点张总可以和“王”分庭抗礼的基础,而第二点则使得人们告别了“以物易物”的时代。张总利用马进想要离开孤单的心理,拉拢了岛上半数左右的人,可实际上他从未想过要带大家离开,这像不像现代职场里给期权的画饼方式?第二点,货币的出现让整个岛上的物品出现了流通。电影里有个人问,一张扑克牌能换多少鱼,张总回答说,这是有它的价值来决定的,这可以理解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即价格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的,故事到这里,我们已然看到了人类经济社会的雏形。

如果说在“体力”时代,人们角逐方式就是争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决斗,大到部落与部落间的战争,那么,到了“智力”时代,人们开始追求更高阶的竞争。或许竞争是万物的天性,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小就被教育这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更是在宫斗、商斗等一众“争斗”里不亦乐乎,当真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啊……那么,当岛上两拨人为了食物而大打出手的时候,到底是生存更重要还是道德更重要?为什么进化到“智力”时代的人们,依然要面对像强盗一样的“体力”时代的人们?人类历史上有多少自诩正义的行为,其实带来的都是流血和牺牲?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是马进在这场争斗中获利。

回头来看马进的行为,其实是群体中对优质资源的逐步占有的过程。如马进所言,只要是岛上生产不出的东西,都是宝贝。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以稀为贵。第二,社会中的原始资源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创造新资源,整个社会的资源才能得以流通。虽然在电影中马小兴修坏了小王的水陆两用车,但其实电影想说的是,马小兴是所有人里唯一一个懂得现代科技的人,所以,马小兴的黑化,其实是马进人性中的阴暗面而已,当你真的拥有了摆布他人的能力,你是否又能守住道德的底线。

马进成为取代“王”和张总,成为新的领袖,从故事上来说,多少有点宗教的意味。首先,在光影的掩映下以高姿态俯视众人,这是神化的过程,马进从一个不被人待见的无名之辈,瞬间转变为充满神性的人,神到了什么地步呢?甚至连女神珊珊都开始主动向他求爱。众人穿着白色竖纹衣服的那一幕真的很美好,就连 Lucy 跳绳的镜头我都看了好几遍😉。有没有觉得马进一手持书的样子像极了耶稣,如果说耶稣通过圣经来向世人传道,那么马进对着黑暗中众人的一番演讲,是否具有类似的教化的作用,马进再一次“刷新”了活着的定义,引导人们去重见光明、寻找新大陆和重建家园,至此,我们仿佛过渡到了追求精神文明的阶段。

如果说,故事永远按照现在的方向去发展,那么或许在某个时刻人们就会回到“新大陆”,重新经历一次体系的重建。可生活从来都不是童话,导演用马小兴的黑化,完美地打破了这种想当然。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人类演化的必然,因为集体主义消亡以后,必然会导致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产生,可即便如此,人们依然怀念着那个“罗曼蒂克”的时代,不是因为人们想要这样对别人,仅仅是希望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而已。在张总主导的这个阶段,马进曾因为张总不愿意带大家离开,而被张总手下一通暴打,可其实他同样迷失在这份“岁月静好”中,所以,他不愿意让大家相信真的有大船经过,而这种内心的纠结,则完全交由马小兴来完成,主要事件有两个,其一是勒索张总资产,其二是小王“被得精神病”。电影快结束的时候,马进一直在重复“真的”还是“假的”,当一个人认识到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当一个人在真真假假中来回穿梭的时候,或许他就会和马进一样,真的就分不出“真假”,可让马进走上神坛的电灯,和让小王变成“精神病”的电,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在圣经故事里,耶稣最后被他的门徒犹大背叛,最终被人们钉上十字架,这是不是和马进被马小兴背叛特别相似?最后,岛上只有马进和珊珊的那一幕,我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这是马进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愿意和珊珊一起在这个岛上生活,可他并不愿意让其他人永远困在这个岛上,所以,这是他心中的一种美好的想象,真实的结局是大家一起乘船离开了荒岛,可据说船上放烟花,据说是泰坦尼克号事件以后的一种约定成俗,意思是一种求救信号,所以,这艘大船并不存在?结尾,众人一起到医院看马小兴,马小兴暂时失忆,大概导演是不想他想起那些“阴暗”的记忆,可如果这是暂时失忆,就是说终究会再想起来的,那么,结合马小兴的经历,或许马小兴内心深处就是这样的?众人惊愕地停在一圈儿精神病人面前,大概每个人面对荒诞的时候,都不能确定自己这算不算荒诞吧,可谁叫这就是个反乌托邦的荒诞故事呢?你说,这故事在那只蜥蜴的眼睛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Built with Hugo v0.126.1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已创作 275 篇文章,共计 104116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