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段故事说出来,多少有一点难为情,因为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一切会变得这样艰难。
10 月份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时候,当时,我手上有两个 Offer,一家是做旅游类产品的创业公司,一家则是声名狼藉的中软国际。因为刚来西安时,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曾经在这里有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所以,我从本能上排斥再回到那种地方。而创业公司本身的不稳定性,一度让我感到纠结,而最终的结果是,我放弃了这两份 Offer。此时,对于一个工作刚满 5 年的人来说,一个月 13K 或 14K 的薪水,我感到相当的知足,可惜人生常常没有最优解,选择与妥协才是常态。
此后,我面试了奥博杰天(Objectiva),在一轮面试后被评定为中级以后,我便再没有接到参加复试的通知,后来,HR 告诉我他们只招高级以上的开发人员。关于这家公司,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是,我的一位朋友在获得这家公司的工作后,因为适应不了终日远程办公的痛苦,最终还是选择从这里离开。大概这是为了印证围城里的那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虽然“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有时是求职者的常态,可偏偏你连去拧螺丝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找到一家做背调业务的公司,甚至都准备好要在这里开始新的旅程,可当我看到毫无架构可言的项目时,终于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此前和面试官交流了很多相对前沿的内容,可真正入职以后,还是被安排去做维护遗留项目的工作,更让我感到沮丧的是,到第三天的时候,一位老员工突然告诉我,他要转岗去做前端,需要交接一部分工作给我。对于这一件事情,我之前的朋友都安慰我,这些问题你都知道该怎么去解决,因为企业招聘你过来就是希望你去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一个普通与昂工的角度来看,一个组织实在很难从底层去做出什么改变,何况这家公司采取了和上家公司一样的策略,寄希望于空降一个某个大公司的架构师。
现在回想起来,在试用期期间离开,或许有一点冲动使然,可听到后来接替我职位的新人,同样在呆了一周后离开了。所以,此时,你问我对这份工作感到后悔嘛?坦白说,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去说,而更戏剧性的反转,则是后来一家公司联系到我,问我有没有意向去做这些背调公司的外包,你要知道,在西安几乎没有互联网公司,所以,当绕了一大圈后,再回到原点的时候,我不禁哑然失笑。再后来,经过内推拿到了西安中兴的面试资格,我感觉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我的完成度都还可以,尤其是在第一轮面试中,从面试官那里收获了很多的东西。而在复试的过程中,领导们对我非科班出身的挑剔,多少让我想起令人心动的 Offer 中,因为非法本 + 年龄大被嫌弃的丁辉,和这些人相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根本称不上努力,可至少尊重那些一直在默默努力着的人啊。
这样辗转了一周,终于还是没能等到中兴的电话,我想应该是彻底凉了吧,果然人生没有那么多逆袭的可能,年少时虚度的光阴,终究会在未来某一天让你感到后悔。就这样,一直等一直面,陆陆续续地接到像软通动力这种外包性质的 Offer,在面试中更是见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司,我发现整个行业都在疯狂的内卷,996 在道德上的批判声还没有褪去,人们又开始钻劳动法的空子,搞大小周、周一/三/四强制加班,这样做的不单单有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厂,同样还有这些小公司。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医疗行业应该赚得盆满钵满,可好多公司还是在疯狂地抢占市场,类似的还有物流行业,可在效益还不错的情况下,我只看到了越来越变本加厉的压榨,我看日剧《下町火箭》的时候就在想,虽然佃制作所这样一家小公司一样会加班,可人家的是火箭级别的阀门和加速器啊,人家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工艺技术,而我们只能通过比别人早交付来赢得客户的青睐,那这是否说明,我们和竞争对手间的服务差异化其实并不大呢?
现在,只要是个互联网公司,都能蹭一蹭双十一的热度,可在这场疫情背后,实体经济有多么的不景气,今天人们找工作就有多绝望,毕竟连房地产行业都表现出颓势,互联网行业不可能一直这样”热“下去,终有一天,一切都会回复到冷静。那么,对于没有“互联网”的西安 IT 圈子,程序员未来的退路又在哪里呢?我身边有很多 30 多岁的中年男人,那种说不出来的沉重感,时常让我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都曾劝我回到三线小城市、考个公务员了却残生。也许我那个时候不大懂,而此时此刻终于感受到这种无奈,业内 35 岁的内卷化越来越严重,甚至我没想到,有一天大小周和周一/三/四强制加班会变成一种常态化。
这次面试中兴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虽然进入 IT 行业的门槛非常低,可同样不幸的是,大厂/国企对相关岗位的门槛在不断加高,研究生起步基本就是标配啦,我甚至怀疑,我没有通过中兴的面试,是否和我非科班的出身以及没有考过的四级有关,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不管你想走技术路线,还是想走管理路线,一段大厂的经历能为你增加不少闪光点,可如果你拼进全力依然被这些门槛挡住,你是否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呢?因为西安的 IT 圈子就这么大,你下一次换工作依然会面对这些公司,而人生又有多少个换工作的机会呢?
所以,我一直在想要不要继续留在西安,在这边固然比老家多“一点”可能性,可就真的只是一点点而已,现在再次充满变数的时候,这一点点的优势就变得不再明显。四年前,为了离当时女朋友近一点而来西安,如今四年过去了,渐渐地很多问题再次浮现出来,也许,那个时候的她就想到了未来的各种可能吧!有天晚上,我找一位很久之前认识的朋友,向他询问关于 35 岁这道坎的想法。当多年未曾听到的声音再次传入耳朵,突然感到一阵亲切,他非常平静地对我说,“我今年已经 36 岁了,这道坎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了”。的确,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各种各样的担忧,可想到两年前,我一样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上家公司。
我和朋友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都觉得未来去做个 IT 讲师是个好归宿,虽然再反过头去割新一茬年轻人的韭菜,有一点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意味,可我觉得,人生还是早一点考虑备选答案比较好。我们之所以敢去背负 30 年的房贷,是因为我们愿意去相信“未来越来越好”,可事实上是你的身体每一天都在衰老,虽然现在退休年龄延迟到 60 岁了,可想到还在幸苦忙碌着的父母,还是会觉得羞愧难当,古人说 30 而立,可我还没有立起来,父母已经在老去了。说了这么多,工作我还是会去努力地找,但应该不会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因为除了找对象以外,我给自己订了几个学习计划,比如:软考的中/高级证书、英语练习(考个英语证书)、强化公开场合的演讲能力、Google PDE 考试。
一个 30+的朋友和我说,他想自己干点啥,因为他觉得他再找工作就没人要了,也许生活就是永远这么充满变化吧,就像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一样,提前焦虑未来没有什么用,现在的规划将来不一样会按部就班,我只能说,多去想想自己有什么,如果你只是比别人能加班,这实在算不上什么过人的长处,因为随时有年轻人可以替换你下来。人活着啊,不能光长年龄和皱纹,想想两度背水一战的丁辉,我们这点努力能叫做拼尽全力吗?这就是我,一个“西漂”四年的外地打工人的一点想法,如果你有更好的解决“内卷”的思路,我会非常感谢你告诉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