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问东西:你曾是少年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这是电影《无问西东》里提出的一个问题。作为一部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的献礼片,在因为种种原因而被雪藏 6 年以后,终于以这样一种倔强而孤傲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绘制彩红的张果果
绘制彩红的张果果

电影一开始,透过玻璃注视着四胞胎的张果果(张震饰),第一次向我们发问: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而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张果果再一次注视着四胞胎,在窗户上为它们勾勒彩虹,此时旁白再次想起,一问一答间,张果果心中已然找到答案。我想知道的是,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同样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部讲述传承的电影,它不同于目前电影市场上任何一种主流的类型,它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部不讨巧、不友善、不商业的电影。其故事跨度将近一个世纪,或许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星星点点,可依然难掩背后熠熠生辉的文人风骨,这种由时代所赋予的文化气息,让它成为一部瑕不掩瑜的电影,所以即使这部电影在叙事、配乐和剪辑上存在缺陷,这依然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电影。

电影尝试用四个平行的板块,讲述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彼此关联,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而影片中想要去表达的精神内核,恰好是关联起这些人物的一种特质,我们称之为传承的东西。按照影片线性叙事的结构,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四条线索。

上进求学的吴岭澜
上进求学的吴岭澜

1923 年,北平,清华学堂的高材生吴岭澜(陈楚生饰),面对选择文理科时的迷茫与彷徨,校长梅贻绮告诉他什么是真实,适逢泰戈尔访华到清华园演讲,在听到“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捐躯赴国的沈光耀
捐躯赴国的沈光耀

1938 年,昆明,世家子弟沈光耀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在忠与孝的两难抉择中深感困惑,直到听到吴岭澜说“不要放弃对生活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毅然选择投笔从戎,成为飞虎队队员,在国家危亡之际战死沙场。

青春阳光的陈鹏
青春阳光的陈鹏

1962 年,北京,清华毕业生陈鹏,在面对国家的大爱与恋人的小爱的选择时,饱含着对恋人王敏佳的爱远赴沙漠投身科研,他质问为支边而蒙蔽内心的李想什么是真实,他用爱托着恋人鼓励她努力活下去,为爱而奉献一生。

寻找本心的张果果
寻找本心的张果果

2010 年,北京,广告总监张果果,在明争暗斗的职场上遭人排挤,在面对职场中的名利诱惑时,在面对四胞胎永无止境的救助要求时,李想用生命拯救了张果果的父母,完成自我救赎,而张果果则在迷茫中找会初心,让爱传承下去。

看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像是在经历一件久远的事情。“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缺少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是电影中飞虎队教练在招收飞行员时所说的话。我想我们喜欢这部电影,恰恰是因为我们缺少这些东西,这些让我们感到温暖而纯粹的东西。借用吴岭澜在影片中的一句话,“此刻我终于不觉得这样的思考是羞耻的,甚而是你们人生必须的”,面对一个我们无力反驳的现实,或许思考有时候会显得更为苍白。彼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绮对迷茫中的吴岭澜这样说道,“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真实吗?

循循善诱的清华校长梅贻琦
循循善诱的清华校长梅贻琦

聆听泰戈尔演讲的吴岭澜
聆听泰戈尔演讲的吴岭澜

电影中第一个人物,是 1924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吴岭澜,他见证过泰戈尔访问清华,最终从摇摆不定到听从内心声音,找寻人生的意义。吴岭澜当时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他的理科成绩属于不列,而当时最好的学生都会去读理科,所以他开始面临学业选择上的困惑。校长梅贻绮给他的答案是:“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当时诗人泰戈尔访问清华,演讲的主题是"对自己的真诚",这次演讲促使吴岭澜心态发生最终变化,转学文科,并最终成为西南联大的一名文科教授。电影对吴岭澜的描绘着重放在他和校长梅贻绮的谈话,以及他出现在泰戈尔演讲现场时那双坚定而执著的眼睛。影片中泰戈尔并没有给出完整的正脸,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有他标志性的长头发和白头发,可见当时泰戈尔的演讲激起了这代青年人内心的热潮。

历史上的西南联大
历史上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师生合影
西南联大师生合影

历史上的西南联合大学,始于 1938 年 4 月。“七七事变”后,京津地区陷入日军炮火,彼时的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一致决定南迁,遂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电影中投笔从戎的沈光耀(王力宏饰)就是这段历史时期的一个缩影,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在短短 8 年间,汇聚并培养了一大批精英,譬如陈寅恪、钱穆、梁思成、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可以说这是近代最为光华璀璨的时期,可谓群贤毕至、风华绝代。短短 8 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学生 3882 名,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 2 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4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8 位、两院院士 171 位及人文大师 100 多位。

静坐停雨
静坐停雨

电影中这段我最喜欢的场景是“静坐听雨”。历史上西南联大的校舍,是由梁思成夫妇参与设计的。因为战争时期物资非常紧缺,校方无法提供充足的建筑材料,所以梁思成夫妇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从楼房变成了平房,从砖墙变成了泥墙,最终 124 亩的校园里,只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以青瓦覆顶,教室用铁皮,宿舍则用茅草。铁皮屋顶最害怕下雨,而昆明偏偏是多雨气候,因此就有了雨声太大导致学生无法听清老师讲课,老师无奈地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字,这样苦涩中带着温情的画面。电影中沈光耀推开教室窗户,听到的是雨中体育系学生坚持出操的呐喊,看到的是雨中垂钓者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我们今天的大学占地越来越大,楼越盖越高,可再找不回这种令人动容的场景。我本科有位老师喜欢讲《大学》,他说这大学不是“高楼大厦之谓”,而是“大师之谓”,这一刻我很想再听老师讲一次大学之道。

汪曾琪有篇散文《跑警报》,讲述的正是当时的师生躲避日军飞机轰炸的故事,电影中沈光耀(王力宏饰)在锅炉房相遇煮冰糖银耳的桥段,正是取材于这篇散文。在影片中,吴岭澜(陈楚生饰)是一个对沈光耀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吴岭澜此时已成为西南联大文学系教授,他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把煮冰糖银耳的沈光耀从校舍拉了出来,一句“学生不走老师怎么能走”,足以让其形象瞬间高大起来。电影中吴岭澜躲避轰炸的时候带了只鸽子,而历史真实的故事则是金岳霖抱着一只鸡。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陈寅恪跑警报是为了保护国粹,刘文典跑警报是为了庄子,沈从文跑警报到底是为了什么“。在防空洞里吴岭澜讲述泰戈尔的“真实就是你所见所闻”,将真实传承到沈光耀心里,所以他会冒着受罚的风险向饥民空投物资,所以他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加入飞虎队,直至弹尽粮绝的最后一刻,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同日军舰艇同归于尽,这是他们的青春故事。

研制原子弹归来的陈鹏
研制原子弹归来的陈鹏

用深情撑住恋人的陈鹏
用深情撑住恋人的陈鹏

陈鹏(黄晓明饰)在影片中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在毕业后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对恋人王敏佳矢志不渝的爱,成为了支撑她熬过人生低谷的强大动力。影片中的王敏佳一心想帮助曾经的老师摆脱“家庭暴力”,结果反倒被师母诬陷她勾引自己老师,而她的虚荣心迫使她被组织审查直至接受批斗。在批斗中王敏佳失去了美丽的面庞,她的好朋友李想为争取支援边区的名额,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坚决同她划清了界限。只有陈鹏自始至终守护在王敏佳身边。可陈鹏依然在国家和个人的抉择中,选择了远赴沙漠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对他而言,照顾王敏佳和研制原子弹,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可当陈鹏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时,却发现恋人因为“破四旧”运动而不见踪影。在爱人与国家面前,在爱情与理想面前,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选择,我想大概就是电影中陈鹏告诉李想那句话,“死者已矣,生者如斯”,这是“晃晃”哥哥和神父教给他的大爱。

眼神里都是戏的领导
眼神里都是戏的领导

现代人的感情,就剩这么点了
现代人的感情,就剩这么点了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张果果(张震饰),在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中艰难前行,他恪守上下级的职场伦理却被有预谋地当作了替罪羊。面对女下属的质疑,不得不以高深莫测的“你猜”来掩饰内心的焦虑。对父母缺乏耐心以至于出去吃饭的时候直接将碗筷丢进垃圾框,他习惯性地防备着身边的一切,一如喜欢给自己覆盖一层冰冷盔甲的你我。他怕四胞胎家人纠缠而从医院匆匆离开,却又主动掏出名片在门口等人家追上来;目睹四胞胎家人住在没有暖气的出租屋里,冷峻着脸转身离开却又悄声让助理帮忙找个好点的两居室;他买来各种奶粉默默研究选出最满意的奶粉并长期供给,却又不愿意让四胞胎家人对他抱太高期望……起初会觉得这个角色和整个故事无关,可当张果果的父母交代出李想在边区为救自己而牺牲的故事,这一刻我们终于明白,这种传承从未改变,经历过迷茫和无助的张果果终于找回初心,自信地对这个世界说:“我和他们不一样”。

我相信每个时代里的青年都曾这样迷茫过,就像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这种困局一样。媒体称我们这一代人是得过且过的佛系青年,我们为工作中无法得到别人认可而焦虑过,我们为空有适婚的年龄而无适婚的感情而烦闷过,我们为透支父母毕生积蓄来买房而羞愧过……可你看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人,其生命无一不被同时打上时代和民族的烙印。吴岭澜是因真心而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沈光耀是因为正义而投笔从戎,陈鹏是因为无畏而托住恋人投身科研,张果果是因为同情而重拾本心迷途知返。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不幸,我们今天不单单要面对水涨船高的房价,更要面对逐渐枯竭甚至贫瘠的心灵。有人说,这部拍给清华学生看的电影,对改善我们的生活毫无意义,可这世上有多少东西,说出来以后能不变得庸俗呢?

那时的爱情真美好
那时的爱情真美好

这个校服好帅诶
这个校服好帅诶

不管多远都要去寻找你
不管多远都要去寻找你

最后的国学大师,王国维
最后的国学大师,王国维

那时的青春真美好
那时的青春真美好

同样是在迷茫的 20 多岁,有人找到了真性在生命里惊鸿一瞥,有人在沉浮中随波逐流迷失本心,前者是沈光耀目睹战友牺牲与敌舰同归于尽,后者是李想为争取支边名额背弃朋友间的友谊。陈鹏的爱慷慨而深沉,王敏佳不幸而无能为力……每个时代都是写意的,有佚群绝类的意气,有献血淋漓的痛苦,今天的人们注定无法理解曾经艰苦的生活,而曾经的人们同样无法理解现代人所面对的压力。现实中的离婚和出轨,让美好的爱情变得遥不可及。我们今天越是期待什么,我们的心里就越是缺乏什么。白居易说《长恨歌》是虚构的,而感情是真实的,这或许完全是我们的内心在作怪。世道艰辛,梦想与现实,家国与大义,爱情与理想,名利与善良,仿佛冥冥之中被逼迫到进退两难境地的每一个人,众生皆苦,各自悲欢。张果果在酒吧里拎着半瓶红酒自嘲道,“现代人的情感,就这么多了”,当本心迷失,便是我们有火车,有高铁,有飞机,都不知道要去哪里了!

路一直都在远方
路一直都在远方

古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传统知识分子对文化传承的一种使命感。在这部电影中,防空洞里师生背诵《楚辞》、讲述泰戈尔,这是我理解的文化上的传道;王国维在一片英语声中转身离去,那个萧疏没落的背景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沈光耀的母亲不愿意他为功名荣辱,在不知人生为何物的时候匆匆离开;师母看到被人打得半死的王敏佳,内心残存的善念觉醒愧而坠井……这些游曳在光影里的残余画面,显得温暖而残酷,终于化作电影结束时一个又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名字。我们之所以怀念青春,是因为青春本该就是这个样子,真实勇敢,无惧无悔。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Built with Hugo v0.110.0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已创作 265 篇文章,共计 100094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