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Featured image of post Python 图像风格化迁移助力画家梦想

Python 图像风格化迁移助力画家梦想

很多年前,星爷在《食神》这部电影里大彻大悟,「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从那个时候起,这句话就隐隐约约带着返璞归真、回归本心的意思。如同电影里描绘的餐饮行业一样,在资本市场的裹挟下,造神这项运动显得轻而易举,这个食神可以是史蒂·周,可以是唐牛,可以是任何人。因此,当穷困潦倒的史蒂芬·周,因为一碗叉烧饭而落泪的时候,我想,这或许是一种直面自我的顿悟。毕竟,电影里的星爷原本就不会做饭。《舌尖上的中国》带火了一句话,“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在我看来,这同样是一种“人人都是食神”的自我暗示。多年以后,互联网行业炙手可热的彼时彼刻,一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让无数人发现,提需求的门槛居然如此的低。其实,早在 1967 年,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就曾语出惊人,“人人都是艺术家”,联想到“鸡娃”教育下的各种艺术特长培训班,这句话大概是真的。你内心深处是否同样保留着某种艺术家的梦呢?那么,此时此刻,博主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图像的风格化迁移。

走近风格化迁移

提到风格化迁移这个概念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所以,我们不妨用相近的概念来进行类比。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的诗文各有千秋,李杜诗篇、苏辛长短句各领风骚,更不必说书法上的颜筋柳骨、苏黄米蔡。我曾经在碑林博物馆密密麻麻的石碑中,近距离看到人们如何将石碑上的文字拓下,我开始在脑海里徜徉,是否人类一切伟大的创造都是起源于模仿?这种思绪最终在艾伦·图灵的传记电影 《模仿游戏》 中找到了某种回应,就像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神经网络,其实就是在模仿人类的大脑进行思考,甚至退一万步讲,当我们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襁褓中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这其实还是一种模仿。那么,如果要给风格化迁移下一个定义的话,其实就是让人工智能来对某种风格或者特点进行“模仿”,以图像的风格化迁移为例,它可以将梵高、莫奈或者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移植”到一张目标图片上,如下图所示:

Neural-Style-Transformer 示意图
Neural-Style-Transformer 示意图

它可以借由梵高《星空》这副作品中的色彩,来「绘制」一副不一样的向日葵,虽然,梵高一生中创作了无数幅向日葵,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表达对生命的渴望,或刻画出死亡的压抑。由此可见,风格化迁移其实可以理解为,不同流派绘画风格的一种“模仿”。当然,这一切都是由计算机通过特定的算法来实现,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通过描摹字帖的方式来练字时,本质上就是在模仿那些书法家们的笔划,而如果将一切的行为都转化为数学公式,这其实就是一种风格化迁移啦!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风格化迁移上的应用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风格化迁移上的应用

目前,图像的风格化迁移,主要的算法支撑来自下面这两篇文章:

其中,前者提出“用神经网络来解决图像风格化迁移”的思路,而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可感知的损失”这一概念,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它更像是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可以帮助你快速了解图像风格化迁移的前世今生,个人感觉,读这类文章会让你快速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或许是一件好事。

坦白讲,博主是第一次接触神经网络。所以,要学习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如果大家确实对这块内容感兴趣的话,还是建议亲自去读一下这些文章,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啦!(逃

体验风格化迁移

好了,当我们对图像风格化迁移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下面我们来快速体验下图像风格化迁移。OpenCV 在 3.3 版本后,正式引入了 DNN ,这使得我们可以在 OpenCV 中使用 Caffe、TensorFlow、Torch/PyTorch 等主流框架中训练好的模型。这里,我们主要参考了 OpenCV 官方的 示例代码:

def style_transfer(pathIn='', pathOut='', model='', width=None, jpg_quality=80):
    '''
    pathIn: 原始图片的路径
    pathOut: 风格化图片的路径
    model: 预训练模型的路径
    width: 设置风格化图片的宽度,默认为None, 即原始图片尺寸
    jpg_quality: 0-100,设置输出图片的质量,默认80,越大图片质量越好
    '''

    ## 读入原始图片,同时调整图片至所需尺寸
    img = cv2.imread(pathIn)
    (h, w) = img.shape[:2]
    if width is not None:
        img = cv2.resize(img, (width, round(width*h/w)), interpolation=cv2.INTER_CUBIC)
        (h, w) = img.shape[:2]
    

    ## 载入预训练模型
    net = cv2.dnn.readNetFromTorch(model)
    net.setPreferableBackend(cv2.dnn.DNN_BACKEND_OPENCV)

    ## 将图片构建成一个 blob:设置图片尺寸,将各通道像素值减去平均值
    ## 比如 ImageNet 所有训练样本各通道统计平均值,然后执行一次前馈网络计算
    avg = (103.939, 116.779, 123.680)
    blob = cv2.dnn.blobFromImage(img, 1.0, (w, h), avg, swapRB=False, crop=False)
    net.setInput(blob)
    output = net.forward()

    ## reshape 输出结果, 将减去的平均值加回来,并交换各颜色通道
    output = output.reshape((3, output.shape[2], output.shape[3]))
    output[0] += avg[0]
    output[1] += avg[1]
    output[2] += avg[2]
    output = output.transpose(1, 2, 0)

    ## 输出风格化后的图片
    cv2.imwrite(pathOut, output, [int(cv2.IMWRITE_JPEG_QUALITY), jpg_quality])

接下来,为了让这段代码可以正常工作,你需要通过 pip 安装 opencv-python 这个包:

# OpenCV 核心包,必须安装
python -m pip install opencv-python==4.5.5.64
# OpenCV 扩展包,建议安装
python -m pip install opencv-contrib-python==4.5.5.64

OpenCV 官方的示例代码中是不带预训练模型的,它使用的是由热心网友 jcjohnson 开发的项目:fast-neural-style。当然,请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这个项目中同样不带预训练模型,博主一开始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以为直接把这个项目克隆下来就可以了,果然,这里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啊!

Fast-Neural-Style 项目结构
Fast-Neural-Style 项目结构

总而言之,如果这里你下载下来的模型文件大小只有几个 KB 的话,建议你还是手动下载模型文件比较好一点,两种模型的下载链接,我都放在下面啦,你只需要替换模型名称即可!

事实上,fast-neural-style 这个项目共提供了 10 种不同的风格,它们分别是:基于 Instance Normalization: The Missing Ingredient for Fast Stylization 这篇文章的 6 种风格,以及基于 A Neural Algorithm of Artistic Style 这篇文章的 4 种风格:

eccv16 中提供的 4 种风格
eccv16 中提供的 4 种风格

instance_norm 中提供的 6 种风格
instance_norm 中提供的 6 种风格

这里,我们准备了一张向日葵的图片,并选择 instance_norm/candy.t7 这个模型来进行风格迁移,我们来一起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

style_transfer('sunflower.jpg', 'sunflower_candy.jpg','models\instance_norm\candy.t7')

此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我个人认为,这有一种接近油画或者水粉画的感觉。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我对这些美术知识有一点粗浅的了解,所以,当我决定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总是不免会感慨丛生,画家用颜料来表达自我,诗人用文字来书写人生,一如今天我们用照片和视频来记录生活,可不管我们承载内容的媒介有多丰富,我们对于理解和认同的需求感从未减弱,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1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1

类似地,下面是利用剩下的模型生成的图片,我个人更喜欢第 5 张图片,看起来俨然一副素雅的手绘风。通过计算机来生成图像,其中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和颜料打交道。我从前有位学美术的朋友,每次见到对方,你总能从那个人换洗过衣服上找到油彩的痕迹: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3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3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5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5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6
通过风格化迁移生成的图像-06

风格化迁移对普通的照片尚且有如此魔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名家作品上又会怎么样呢?这里,我选择是 约翰内·维米尔《戴头巾的少女》,这幅画出名到了什么程度呢?漫威“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周冬雨、张靓颖等一众女明星都曾模仿过这一形象:

戴头巾的少女使用风格化迁移后的效果
戴头巾的少女使用风格化迁移后的效果

怎么样,换一种方式来欣赏名家作品,是否会感到别有风味?而这种感觉,就像让达芬奇放下手里的鸡蛋去画漫天星空,就像让梵高用冷色调的笔触去描摹被刺死在浴缸里的马拉,为原本就扑朔迷离的历史添上一点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然这一切可能都没什么意义,可人生嘛,好玩不就行啦!

自定义模型训练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体验到通过 fast-neural-style 实现“画画”的乐趣,虽然屏幕前的你,可能并不会认同这种乐趣。大概几年前,我有过一位来自印度的同事,他原本是来中国留学,毕业后找工作就一直留在西安。他主要从事沟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那些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场合。因此,在完全不懂技术的他的眼中,我在电脑面前不停敲击键盘、编程这件事情,在他看来就像是在“画画”。当有一天我真的在用代码“画画”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他,而人生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插曲组成。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接下来,我想尝试下自定义模型训练,譬如,用传统的国画来训练模型,然后将其运用到某一张图片上。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曾经会有人因为选择国画还是油画,特意来征求我个人的意见,即使对方心中早已有答案,即使我在美术专业上全然是个外行,可那种被人信赖和依赖的感觉,我自始至终都特别怀念,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画出一个人内心所想,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在沟通和理解上少一点遗憾。某种意义上,写博客就是在不断地输出自我的认知,尽管这个过程漫长而且煎熬。

网友创作的核酸上河图(局部)
网友创作的核酸上河图(局部)

起初,我是参照 fast-neural-style 这个项目来编写 Dockerfile,因为我只有一个非 GPU 的环境来训练模型。其实,在 #40#146 这两个 Issues 下,已然有热心的朋友实现了容器化。可惜,我一直无法解决在Dockerfile內克隆代码报错的问题,再加上搭建 Torch 环境并不是那么顺理。因此,我最终找到了它的替代品:fast_neural_style_train,它是基于 PyTorch 实现的,使用我更为熟悉的 Python 果然要舒服一点,如果你喜欢 TensorFlow,同样可以选择对应实现的版本。这里我简单说下训练过程: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leexiang/fast_neural_style_train
cd fast_neural_style_train
python -m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如你所见,我们需要克隆项目、安装依赖,这个步骤基本没有太多难度。训练模型需要一个数据集,这里我们选用的 COCO 2014 的数据集,大概有 13G 左右的样子,下面是对应的下载链接,建议使用镜像地址来下载:

解压后你会得到大概 8 万张左右的图片,按照 PyTorch 的要求,你需要将其放置在一个文件夹中,然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你的数据集根目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譬如,你的数据集目录为 /dataset/, 这些图片你放置在一个叫做 /train2014/ 的目录中,那么,整个的目录结构应该是 /dataset/train2014/。下面我们开始训练,请注意,下面的所有目录都相对于 /fast_neural_style_train/neural_style/ 而言:

cd neural_style
python neural_style.py train \
    --dataset ./dataset/ \
    --style-image ./myStyle.jpg \
    --save-model-dir ./trained \
    --epochs 2 --cuda 0

其中,myStyle.jpg 是我用来训练的传统水墨画,./trained 用来指定模型输出的目录,--cuda 0 表示通过 CPU 来训练模型,如果你有 GPU 环境,可以考虑把这个参数改成 1。执行命令后,首次会下载 vgg16 模型,这是一个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如果网络环境不稳定,可以多尝试几次,剩下的就是静静地等待啦,以博主的渣电脑举例,一个小时大概能跑 2000 张图片,所以,这 8 万多张图片,大概需要跑 40 个小时,太上老君炼丹的乐趣你体会到了吗?

在博主电脑的 CPU 上训练模型截图-1
在博主电脑的 CPU 上训练模型截图-1

在博主电脑的 CPU 上训练模型截图-2
在博主电脑的 CPU 上训练模型截图-2

通常来讲,只要跑完这些 Epoch,你就可以训练出一个特定的模型,Torch 训练出来的模型是 .t7 格式,PyTorch 训练出来的模型是 .pt.pth 以及 .pkl 格式,理论上,我们只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就可以验证训练出来的模型的效果。不过,博主这里出了一点点意外,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或许是因为 Windows 的自动更新,或许是因为某种难以预料的原因…,总而言之,电脑重启了一次,这是我第二次失败了,而第一次是跑到一半卡住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需要有专业的机器学习平台存在!

python neural_style.py eval 
    --content-image ./input.jpg /
    --model ./myStyle.pt /
    --output-image ./output.jpg /
    --cuda 0

遗憾自然是有的,不过程序可以跑无数次,最多是花费一点点时间。可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再重新来过的,当你遇见不同的人和事,你不知道未来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就像我花费了这 40 多个小时训练模型这件事情一样,也许下一次还会失败呢?可那又有什么关系,毕竟,生活里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啦!无论好坏,稍后我都会更新这件事情的结果,允许我先潦草地为这篇文章写下结尾。

本文中用来训练模型的传统水墨画
本文中用来训练模型的传统水墨画

本文中用来验证模型的桂林山水
本文中用来验证模型的桂林山水

如上图所示,这里我们使用一张传统水墨画来训练模型,并尝试将这种风格迁移到一张桂林山水的图片上,此时,东方世界的传统水墨画、西方世界的照相机,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也许,下面的结果会让你感到失望,因为机器学习有时候就像炼丹,可不是人人都能炼成火眼金睛。关于这三种模型格式,官方的说法是,模型文件只有是否保留模型结构的区别,除此以外,无非是扩展名不一样罢了!

自定义模型风格化迁移效果
自定义模型风格化迁移效果

自定义模型风格化迁移效果-输入2
自定义模型风格化迁移效果-输入2

自定义模型风格化迁移效果-输出2
自定义模型风格化迁移效果-输出2

可以注意到,实际的效果并不显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传统国画中使用的颜色有关。以前看《国家宝藏》 的时候,《千里江山图》中使用的颜色基本都是从矿物中提取出来的,也许,正是因为颜料的来之不易,人们在作画时便多了一份虔诚。前段时间,有网友创作出了《清明上河图》风格的“核酸上河图”,千年以后,后人观察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就和我们看宋朝时候的生活风貌一样呢?

色彩让世界变得丰富,但不要戴有色眼镜
色彩让世界变得丰富,但不要戴有色眼镜

本文小结

数年前,我曾拜读过 阮一峰 老师翻译的 《黑客与画家》,在这本书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是,黑客与画家在本质上是接近的,他们都在试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需要持续的关注细节、追求卓越。其实,任何一种艺术,不管是否重要,如果你想要在该领域出类拔萃,就必须全身心投入。毫无疑问,黑客是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人。所以,在写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这种“混搭”或者说“跨界”,仿佛是两种身份的一次重合,在电脑上花费 40 多个小时来训练一个模型,是不是有种“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自嘲呢?图像的风格化迁移,个人觉得是特别有趣的一个领域,因为它可以把艺术和审美这种抽象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数学上的表达,就像黄金分割比、莫乌比斯环……也许,在某个像素的背后,就隐藏着蒙娜丽莎微笑的秘密呢?作为一个双子座,我生命中 80% 的时间都在理性和感性中纠缠,这大概是一种宿命。也许,我的使命就是去找出这样一个公式,好描摹我这像风一样来去不定的心的轨迹,本文完,谢谢大家!

Built with Hugo v0.110.0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已创作 264 篇文章,共计 99731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