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Featured image of post 走走停停,允许一切发生

走走停停,允许一切发生

AI 摘要
《走走停停》是一部由龙飞导演,胡歌和高圆圆主演的影片,讲述了北漂中年人吴迪在职场和情场受挫后,选择回归故乡拍摄电影的故事。影片通过吴迪的视角,展现了现代人在生活压力和内心追求之间的挣扎与和解。吴迪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时,选择了追随自己的梦想,尽管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影片深刻地探讨了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和生活态度等主题,同时通过戏中戏的叙事手法,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吴迪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昨天,我去看了由胡歌和高圆圆主演的电影《走走停停》。当我踏入影院时,这部影片已上映了半月有余。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观众总是被更新奇、更热闹的事物所吸引。这部自带文艺片底色的电影,让我在不经意间体验了一次 “私人影院”。当时,电影院里有且只有我一个观众。当电影中的桥段戳中我的笑点时,我总担心自己的笑声是否太过于放纵。事实上,我个人非常享受那一刻,甚至愿意将其视为 i 人的 “至爽时刻”。当思绪在戏里戏外游曳直至跳跃时,我的心情亦如同黑白照片、涓涓细流一般,于平淡之中泛起无穷回味。

私人影院
私人影院

影片讲述了 “北漂” 中年人吴迪(胡歌饰),在职场和情场双双受挫后,选择回归故乡拍摄电影的故事。近年来,从 “逃离北上广” 到 “孔乙己的长衫” ,从 “35岁危机” 到 “Gap Year”,一个个热议话题此起彼伏。这些爆梗的流行背后,实则映射出人们心态上的种种变化。影片伊始,通过一系列闪回镜头,吴迪在故乡小镇的困窘扑面而来。按照 “三十而立” 的传统观念,吴迪妥妥是个大龄剩男,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关于 “催婚”、“择业” 的各式嘈杂。在拒绝了父亲动用一切资源谋取的差事后,他选择再次回到自己的舒适区,甚至能在遇见老同学冯柳柳(高圆圆饰)时,坦然告诉对方自己正在 Gap 中、正在韬光养晦,哪怕彼时他正站在一群老年人中间排队领鸡蛋。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如同平凡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吴迪在工作中颇具想法,自认有点小才华。当作品被人抄袭时,他并未未太过在意;当女友要和他分手时,他便打车送她离去。冯柳柳,一个向往大城市和大舞台的小记者,她决定为这位从北京归来的老同学拍摄纪录片。可镜头前的光鲜亮丽,实难掩饰吴迪内心的落寞,竟要靠小学时的奖杯来撑撑场面。冯柳柳觉得这样的纪录片不大真实,当她得知吴迪手上有个不错的剧本时,她鼓励吴迪将其拍出来,而她则负责记录整个电影拍摄的过程。自此,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开始在吴家这间狭小的两居室内上演,哪怕这个剧组是个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 “草台班子”,从导演、录音到女主角全都是新手不说,唯一的男主角则是个话剧团的冷门演员。

冯柳柳看剧本
冯柳柳看剧本

戏中戏” 是元电影的典型特征,在本片中你至少会看到四场戏。导演龙飞内心或许想拍摄严肃作品,影片中他曾向伍迪.艾伦和小津安二郎致敬,可面对市场他不得不将影片包装为戏剧电影,这构成第一层戏;吴迪眼中的《似是故人来》,是高雅艺术、是梦想,可在父亲眼中不过是老年人的 “出轨” 日常,是不可外扬的 “家丑”,这构成第二层戏;冯柳柳追求记录片的真实,可拍摄过程本就充满套路与技巧,特别是在经过上司的恶意剪辑后,真实与谎言的界限变得极为模糊,这构成第三层戏;吴迪的父母对彼此感情上的 “劣迹” 心知肚明,可是都没有互相戳破,依然在家人面前维持着这种体面,这构成第四层戏。生活或许如同《罗生门》一般,本就充满了表演的痕迹。

“草台班子”
“草台班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吴迪一家人在人生观念上构成一条连续光谱。吴父站在光谱最左端,持悲观态度,认为人生变化无常,习惯成自然;吴母江美玲处于光谱中间地带,持中庸态度,她的人生虽有遗憾,可她愿意让儿子大胆尝试,坚定地支持儿子的想法;而吴迪站在光谱的末端,持乐观态度,外表或许平凡,内心却坚韧不拔,永不言败。在冯柳柳的镜头记录下,他曾装腔作势地表达道,“人不应该为了生活而毁掉生活的目的”。也许,他会偶尔记不起这句话到底出自哪位哲学家,是尼采还是海格尔?然而,生活总有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当困惑消散时,他总能在茶几上的《人生的智慧》中找到答案。电影拍摄成为母子间相互支持的桥梁,母亲以实际行动支持儿子的文艺创作,而吴迪则借助电影帮母亲实现艺术梦想。也许,去河边拍戏的那一天,正是她生命里最快乐的一天呢!

现实中的岳红是个抗癌英雄
现实中的岳红是个抗癌英雄

不同于《水浒传》中逆来顺受的林冲,吴父在生活中常因情绪激动而掀桌子,尽管每次都被妻子和女儿提前预判。或许,母亲江美玲更像是这个家庭的粘合剂,以她的温柔和细腻将家庭成员紧密相连。吴迪母亲制作做绿豆汤场景,总让我联想到是枝裕和的电影《步履不停》,同样是一对母子,儿子埋怨母亲为什么不买点好的冰淇凌,母亲则微笑着拿出两支金属勺子……当吴迪的电影拍到一半的时,母亲江美玲因为心脏病突发意外去世,一切似乎都戛然而止。不知过了多久,当吴家父子看着电影镜头里的江美玲时,他们决定给《似是故人来》这部电影一个结局,因为他们都知道,江美玲最不喜欢半途而废。我认为,《走走停停》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克制,它没有国产电影惯用的煽情和俗套,就是将一个故事故事娓娓道来。生活可不就是这样,哪来那么多戏剧性的反转呢?

吴迪会一直开出租吗?
吴迪会一直开出租吗?

直到故事落幕,吴迪和冯柳柳并没有因为所谓的 “套路” 而走到一起。当他们的车同时堵在高架上时,时而前行,时而驻足,时而超越他人,时而又被他人超越,这是走走停停的具象化。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条单程的人生路上,走走停停才是常态,远比一味向前更贴近真实。在我看来,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允许一切发生,允许别人是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虽然制造羁绊、构建回忆是人类的普遍选择,可在命运的际遇里,相遇和分别不过是人生的常态。从这个角度来看,遇见是缘分,不遇见亦是缘分,只要那相逢曾短暂地照亮过彼此,便不虚此行。影片的彩蛋部分,江美玲因《似是故人来》获得最佳新人奖,而饰演她的岳红则凭借《走走停停》获得最佳女配角,这无疑是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相互成就。古语有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回首向来,遗憾常用,成全难得。正如某档播客里说: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亦然,单身亦然。也许,唯有不执着,方能得始终。

提及苏轼这位历史人物,我最近一直在读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站在中年的视角,重新去审视苏轼的生平。我意识到,以前从诗词里解读出来的苏轼,着实显得肤浅和虚幻。我甚至觉得,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其幽默与达观,可能更多的是作者自身的心理投射。苏轼自二十岁离开故乡四川眉山赴京赶考,往后余生其足迹遍布东南,用 “走走停停” 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越是深入了解历史,我越发觉得,李白的浪漫、白乐天的疯魔、苏东坡的豁达,或许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毕竟,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不到四十岁的苏轼在黄州狩猎时,开始自称老夫;那些意气风发的诗篇,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偏偏是创作于他被贬黄州、内心苦闷忧郁之际。

东坡足迹图
东坡足迹图

读书时,我曾以 “苏轼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 之言, 语惊四座。可如今看来,苏轼本人或许并不乐于背负如此众多的信仰标签。作为一个四川眉山人,他的足迹遍布于天下,虽求佛问道,却难以寻觅到真正的答案,不得不以豁达、潇洒示人。时过境迁,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都与苏轼渐行渐远。到了公元 1086 年,这两位因变法而水火不容的人物均已离世,只有苏轼还奔波在贬谪的路上。或许,像苏轼这样性情中人,秉持正义,本来就不该深陷宦海浮沉,可回顾苏轼在凤翔、杭州等地的政绩,可知他确实曾为民众福祉竭尽心力。苏轼政治生涯中的坎坷波折,宋慈欲澄清寰宇而不得的疲惫,大抵是殊途同归。如今,苏堤与西湖因苏轼而名声远扬,这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呢?

Built with Hugo v0.126.1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已创作 272 篇文章,共计 102798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