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Featured image of post 俯仰之间:五一小长假出行记

俯仰之间:五一小长假出行记

AI 摘要
本文是一篇详尽的旅行日志,记录了作者在五一假期的探索之旅。文章以历史爱好者的视角,带领读者从西安出发,原计划探访四川的阆中和广元,最终因车票问题转向汉中。在旅途中,作者参观了皇泽寺、昭化古城、诸葛古镇的武侯祠和马超墓祠等,深入体验了与武则天、姜维、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遗迹。文章不仅重现了历史场景,还引发对女性主义、个人与社会责任、历史循环等现代议题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与历史的对话。

五一假期首日,我突发奇想,决定前往某个南方城市。因为,在我屈指可数的旅行经历中,唯一去过的南方城市有且只有上海。离西安最近的“南方”自然是四川,因此,我规划了一条“广元—阆中”的旅行路线。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有成都能代表四川,可为了避开节假日的人潮汹涌,我选择探索这些小城市。阆中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自从年初游览过平遥古城以后,我对不同流派和风格的古建筑便产生了浓厚兴趣。阆中是一座极具三国特色的城市,刘备曾派遣张飞镇守此地达七年之久。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一种朝圣。若论广元的名胜古迹,剑阁无疑是最有名的地方。在各种短视频里,一句“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让姜维和天水这座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连天水的有轨电车都以“伯约号”命名。然而,真正让姜维这个人物屹立起来,巍巍乎四百年大汉最后的脊梁,这个地方一定是剑阁。面对刘禅的投降,姜维曾悲愤地说:“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可冷静下来以后,他在密信中向刘禅表示:“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从天水到剑阁,你无法想象这份“孤忠”来自一个有羌人血统的异乡人。遗憾的是,五一假期并不浪漫,正当我沉浸在对历史的喟叹中无法自拔时,H 君告知我,阆中回西安的车票已售罄,这迫使我改变原来的计划。最终,我选择了“广元-汉中”的路线。幸运的是,这两个地方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呼应着彼此,串联起从秦朝到唐朝近八百年的历史。

《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形象

广元篇-故垒西边

广元的首站是皇泽寺,这是中国唯一一座供奉女皇帝武则天的祠庙。沿着依山而建的石阶向上攀登,从高处俯瞰,嘉陵江穿城而过的景象尽收眼底。或许是觉得三国年代久远、无从考据,广元将更多的曝光度留给了唐朝的武则天。因此在市区内,你可以看到则天路、则天路小学、则天小区等以武则天命名的地方。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年前我曾游览过洛阳的明堂天堂,如今再次听闻这位女皇帝的事迹,心中感慨不已。

黄泽寺 & 大佛楼
黄泽寺 & 大佛楼

黄泽寺石窟
黄泽寺石窟

提及武则天及其建立的武周政权,历史上评价褒贬不一。若单单从治国能力来看,武则天堪称“巾帼不让须眉”:在军事上,她破吐蕃、败突厥,设立北庭都护府,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稳定;文化领域,她继承并发展科举制度,首创“殿试”,打破了关陇集团近百年来的垄断地位;经济上,她重视农业生产,实施屯田和奖励农桑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后世对武则天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任用酷吏、政治清洗以及豢养面首。由此可见,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内,女性的政治参与及其自主和力量的表现,常常被视为“逾矩”。当无法否定一名女性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贡献时,批评往往转向道德层面。例如,《资质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便是从李唐正统和程朱理学的视角,对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称帝进行批判。

皇泽寺上的嘉陵江
皇泽寺上的嘉陵江

嘉陵江夜景
嘉陵江夜景

无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打破封建礼教束缚以及解放女性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以现代视角去审视武则天的一生,她无疑是在挑战传统史学中“红颜祸水”刻板印象。可有趣的地方在于,武则天并不符合女权主义者的定义,因为在她统治期间更多的是体现个人的政治成就,而非女性整体权力的提升。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她从未提倡或实施过女性平等的观念,其次行为和决策更符合当时的男性皇帝的行为模式。在广元的首日,细雨绵绵。当时,“胖猫”事件正成为网络热点,联想到江西那位“睁眼看世界”的觉醒姐,我忽然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或许,如今的女性主义/女权/女拳,早已变得如这段历史般扑朔迷离。那些高呼着“Girls Help Girls”口号的女性们,在得知武则天做出还政李唐的决定后,是否会数落起这位女皇帝的不是,指责她为什么不让儿子李显改姓武?

千佛崖石窟
千佛崖石窟

千佛崖上的嘉陵江
千佛崖上的嘉陵江

听起来似乎荒诞不经,可荒诞之处又何至于此呢?在沸沸扬扬的“胖猫”事件中,不管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以一种近乎癫狂的姿态参与其中。陈奕迅在《六月飞霜》中唱道:“最可笑的,喊亦正常;最悲壮的,笑亦正常”,这让我不禁思考,“哪一个可,发育正常”。广元的第二站是昭化古城,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么,葭萌关这个名字或许能瞬间唤起你的三国记忆,《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正是发生在这里。再往前追溯五百多年,秦惠文王嬴驷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同样在葭萌关发生过激战。现存的昭化古城是明代重建的,当我漫步在狭窄的古城街道上,我不断地将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三国景象相比较。往事越千年,一切早已面目全非,昔日的年金戈铁马早已无处寻觅。这座在今天看来颇为逼仄的城池,何以能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昭化古城-葭萌
昭化古城-葭萌

昭化古城-云雾缭绕
昭化古城-云雾缭绕

葭萌关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昭化古城的西门,即临清门。临清门附近有敬候祠,那里安葬着蜀汉的第三位丞相费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赞他“志虑忠纯”。站在祠前远望,群山环抱,刘备曾评价此地为“弹丸之城,金汤之固”。从地理上看,广元位于四川最北端,是汉中通往蜀地的必经之路,葭萌关恰好处于广元与剑门关之间,是进入剑门关的咽喉要道,难怪张鲁要派马超来攻打葭萌关。一千多年后,我们从陕西进入四川,基本上与当年钟会、邓艾灭蜀的路线吻合。遥想当年,姜维面对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的攻势,以神来之笔巧妙夺取阴平桥头,与钟会大军对峙于剑阁。这一神级操作,或许只有后来的教员四渡赤水出奇兵能与之相媲美。

昭化古城-敬候祠-费祎墓步道
昭化古城-敬候祠-费祎墓步道

昭化古城-费祎墓碑刻与姜维塑像
昭化古城-费祎墓碑刻与姜维塑像

剑门关因李白的《蜀道难》而声名显赫,其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这是姜维可以凭借 5 万兵马成功阻挠钟会的 15 万大军的关键。我相信,当你亲临剑门关前,你会深刻体会到其浑然天成的壮观。剑门关处于崇山峻岭之间,是从汉中到达成都的重要通道。两侧山峰耸立,地形上易守难攻。剑门关的地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姜维兵力上的不足,在那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战争年代,姜维的策略是坚守到对方粮草消耗殆尽。可惜历史自有其进程,正当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对峙的时候,邓艾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袭江油、破绵竹,剑锋直指成都。直到后主刘禅投降时,钟会依然没能突破剑阁防线。那一刻,我和伯约的心境无异,“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由于天气和时间限制,此次未能亲临剑门关,这无疑是一大遗憾。

剑门关关楼
剑门关关楼

汉中篇-克复中原

北方人常说,大海是他们的执念。于我而言,我更愿随遇而安:遇山则登山,遇海则观海。因为人一旦有了执念,便注定要变得痛苦。幸运的是,这次旅行遇见了两条江。嘉陵江之于广元,如同汉江之于汉中。它们各自从这两座城市中川流而过,连同那些绵延千年的历史和传说,一起汇入浩浩荡荡的长江。汉江,又称汉水,每当提及这个名字,我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的故事: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我常常在想,赵云是否从韩信的“背水一战”中获得了灵感。或许,历史本就是循环往复的,正如“背水一战”的策略,同一时期的马谡和徐晃都曾经用过,可结果确是大相径庭。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牵动着我的情绪,即使如今的汉水边早已不复当年汉中之战的鼓角争鸣。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定军山、祁山、五丈原……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超越地理和时间的奇妙联系。《三国演义》里的故事从未像现在这样鲜活生动,我想,这或许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天下武侯祠展览馆
天下武侯祠展览馆

马超墓祠
马超墓祠

汉中之行,首站是勉县的诸葛古镇,那里坐落着武侯祠和马超墓祠。此前,我只知道成都有武侯祠,得知全国现存七座武侯祠,我颇感意外。可想到丞相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我觉得这一切又相当的合理。勉县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是所有武侯祠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下昭修建的祠庙。武侯祠内红墙青瓦,漫步其间,每当凉风拂背而过,周围树叶便开始梭梭作响,不由得令人想起《三国演义》里武侯定军山显圣的故事。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是在在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后主按照丞相遗愿将其葬于定军山下。武侯墓距武侯祠车程大约 10 分钟车程,位于汉水之南、定军山麓。遥想当年,老将黄忠就是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彻底扭转了刘备在汉中之战中的不利局面。战略上,汉中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广元,是通往关中地区的地理要冲。诸葛亮六出祁山,最接近长安的一次是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或许,英雄注定是要壮志难酬的,翻开史书,里面写满了意难平。

武侯祠-天下第一流
武侯祠-天下第一流

武侯北伐示意图
武侯北伐示意图

武侯墓前的匾额上书“双桂流芳”四字,相传,墓前两棵千年桂树皆为三国时期所植。北周庾信在《枯树赋》中写道,“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情此景,如通年轻时的子弹正中眉心,我在心里不断重复着《兰亭集序》里的一句话,“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固然,武侯墓游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而马超和费祎的坟墓则显得冷清寂寥。也许,人们都还记得那个白袍银甲的锦马超,曾在潼关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可没有人知道,马超从归顺刘备到病逝,只有短短八年,享年四十七岁。苏东坡赤壁泛舟时曾感慨道:“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作家当年明月在某次采访中提到,“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我并非主张历史虚无主义,而是想说,那些你认为难以释怀的瞬间,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甚至都不如一粒尘埃。人是可以放下某些执念,继续前行的,生命中并没有那么多非如此不可的选择。

武侯墓前
武侯墓前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我登上天汉楼,俯瞰天汉湿地公园。微风拂过,轻轻拨动屋檐下的铃铛,不时传来悦耳的声响。相传,当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两军在汉水两岸对峙,曹操驻扎北岸,刘备则驻扎在南岸,双方僵持多日。后来,诸葛亮命人在曹军睡着以后,擂鼓呐喊、虚张声势,令本就多疑的曹操更加不安,担心刘备伺机偷袭。最终,曹操不得不退兵三十里以避其锋芒。可惜,辛弃疾笔下“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曹刘,终究还是抵不过大浪淘沙,唯有脚下这条汉水,逝者如斯,不分昼夜。第二天,我游览了古汉台和拜将台。古汉台是刘邦被封为汉王时在汉中的行宫遗址,而拜将台则是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时所筑的高台。世事浮沉,沧海桑田,汉家的旌旗不再随风飘扬。可在现场演员们的演绎下,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张骞“凿空西域”、诸葛亮“六出祁山”,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仿佛正在唤醒这片大地上沉睡的往事。

古汉台与拜将台
古汉台与拜将台

《汉颂》情景剧
《汉颂》情景剧

李白曾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两千年来基本维持“北四南三”的格局。蜀道的北段主要集中在汉中,包括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便是计划通过子午道奇袭长安。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军事行动计划。公元 232 年,魏国大将军曹真从子午道出兵伐蜀,适逢雨季,栈道为雨水冲刷断绝,行军一个月,结果只走了一半的路程,无功而返;东晋恒温两次经子午道出兵,一次伐蜀,一次北伐前秦,结果第一次重蹈曹真覆辙,第二次被前秦军队包围;明朝末年,高迎祥带领 5 万大军用时 15 天通过子午谷,结果在谷口遇到了孙传庭的 2 万伏兵;1936 年西安事变后,国民革命军第 51 师师长王耀武,打算从子午道进军西安勤王护驾,结果在子午谷中走了三天,因为水源和补给问题,最终无功而返,在谷中三天后撤回。历史的讽刺之处在于,同一计谋一旦被使用,便永远成阳谋。四个人、五次用兵,皆以失败而告终,唯独杨玉环“日啖荔枝三百颗”,取涪州荔枝,经子午谷至长安,三日可达,畅通无阻。

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即描绘了这一历史轶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李白眼中比登天还要难的蜀道,结果在给杨贵妃运输荔枝这件事情上“易如反掌”,不知李白闻此会作何感想呢?

古蜀道地形示意图
古蜀道地形示意图

天汉楼夜景
天汉楼夜景

结语

夜色深沉,汉水寂静,历史的回声在涟漪中渐渐消散。楚河汉界间的龙争虎斗、韩信的智勇双全、诸葛亮的克复中原、姜维的“一计害三贤”……这些曾经激荡人心的故事,如今都化作了风中的一缕缕低语,轻轻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或许,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我们,是通过倾听来了解过去和书写未来,我们倾听风中传来的古人的智慧,我们倾听大地诉说岁月的沉淀,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虽然渺小、短暂,但我们亦是河流本身。诚然,一切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可正是尘埃,构成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深邃,不是吗?

Built with Hugo v0.126.1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已创作 274 篇文章,共计 1038462 字